2020“丈量大秦岭”系列报道之⑩——伏牛山里话嵩山

2020-10-08 09:40:34

字号
10月2日上午,“丈量大秦岭”专家学者和作家团依依不舍地离开大秦岭东南角桐柏县,折转向北挺进嵩山。

10月2日上午,“丈量大秦岭”专家学者和作家团依依不舍地离开大秦岭东南角桐柏县,折转向北挺进嵩山。

图片15.png

中岳庙牌坊

南阳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北有秦岭伏牛山,西有大巴山、武当山,东有桐柏山、大别山,南边大洪山拱卫,四面环山,中间形成近3万平方千米的盆地,是陕豫鄂三省交界处的形胜之地。雄踞于中原大地,长江、黄河之间,上承东秦岭天时之润泽,下秉山川之恩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境内伏牛苍苍,丹水泱泱,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良好地展现着人类生活居住的环境。现在南阳有着过千万的人口,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经济能量在全国独有优势。按照当地人介绍,刘秀生在南阳,称帝洛阳以及“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 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南阳五圣”和爱国诗人屈原、大秦名相百里奚等都是历史上南阳人的杰出代表,彰显了南阳的人杰地灵。

当天,细雨霏霏,风随雨送,专家学者和作家团沿伏牛山余脉穿越南阳盆地,经过平顶山市后中午时分便进入了登封市,准备探访嵩山中岳庙。

嵩山是秦岭余脉伏牛山一支,由秦岭延续至郑州以西,南达伏牛山,成为了洛阳的靠山。嵩山古称中岳,有着“天地之中”称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夏商周遗留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迹,也是大秦岭和中国山系中最古老的山峰之一。在不到20平方公里内清晰地保存着距今23亿年、18亿年和5.7亿年的三次构造运动的遗迹,在400平方千米内,连续完整地出露着太古宙、远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地质学上称之为世界上罕见的“五代同堂”。

图片16.png

“丈量大秦岭”采风团探访中岳庙

下午2时许,“丈量大秦岭”专家学者和作家团冒着淅淅沥沥的秋雨,来到了东秦岭嵩山脚下的中岳庙考察交流。由于雨天,参观中岳庙的游客并不多,按照防疫规定,入庙前所有人必须扫码、测温、实名注册后方可进入参观。

17.png

中岳庙

18.png

中岳庙里望四岳

19.png

古柏参天

20.png

中岳庙内的建筑

中岳庙位于嵩山南麓,建于秦朝,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中岳庙背倚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中岳庙中轴线全长650米,共有7进11层建筑,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雄伟,庙中有殿、宫、楼、阁等建筑39座近400间,庙内还有古代碑刻73品,汉代至清代的古柏330多棵。完整的建筑布局使中岳庙成为一座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布局紧凑、色调和谐的庞大建筑群。2001年6月,中岳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包括中岳庙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岳庙背靠嵩山,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共72峰,海拔最低为350米,主峰峻极峰高1491.7米,最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通郑汴,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是古京师洛阳东方的重要屏障,素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道教圣地及功夫之源,更是传说中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自古以来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登临、有150多位著名文人亲临赋诗咏叹。《诗经》中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21.png

中岳庙里望嵩山

登临嵩山,就像古老的神话,仍然讲述着厚重的历史;俯瞰中原大地,惟余莽莽,依稀护佑着中原的蓝蓝海疆;回望秦岭,从巍巍昆仑一路走来,到此戛然收住,撒开三翼,时刻保持着腾空而起的神采。访问中岳庙,遥望峻极峰,专家学者和作家们认为我们完全可以为秦岭有这样厚重的人文历史而骄傲,更可以为秦岭有古老的地理地质而自豪。

告别中岳庙,“丈量大秦岭”车队行游登封市区,下午4时入住登封酒店,领衔文化学者王若冰主动要求请全团品尝当地风味。这是自“丈量大秦岭”启动以来最早一次走进下榻之处。早已习惯披星戴月行进的团员们耐不住寂寞,下午7点之后,本次科普秦岭知识的专家文库里,又增加了不少关于秦岭人文故事、地质地理知识的专业解读文章。

文|丈量大秦岭新闻组、撰稿周吉灵

图|丈量大秦岭摄制组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