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漆艺绽放时代光彩(非遗新生代)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04-14 18:51:00

字号
一间古色古香的展厅里,摆放着一套色泽乌亮的四方桌。桌子造型很简洁,桌面的纹饰却十分华美,红黑相间的云纹密密层层,每一朵云都流光溢彩、立体生动。这是绛州剔犀传承人何鹏飞历时两年打造的作品,将传统漆艺应用于现代风格的家具上。“来这里看过的人都很喜欢。它反映了我做漆器的理念——让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何鹏飞说。

一间古色古香的展厅里,摆放着一套色泽乌亮的四方桌。桌子造型很简洁,桌面的纹饰却十分华美,红黑相间的云纹密密层层,每一朵云都流光溢彩、立体生动。这是绛州剔犀传承人何鹏飞历时两年打造的作品,将传统漆艺应用于现代风格的家具上。“来这里看过的人都很喜欢。它反映了我做漆器的理念——让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何鹏飞说。

1986年出生的何鹏飞,继承了父亲——绛州剔犀唯一国家级传承人何俊明的技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剔犀漆器。

云雕绝活父子相传

山西运城新绛县,古时为绛州所辖。据文献记载,明代绛州就有剔犀名匠。至近现代,新绛县漆器行业依然繁荣。剔犀是一种漆器髹饰工艺。在器物表面涂抹上百层大漆后,用剔刀在漆面雕刻图案,刀口的断面显露出不同颜色的漆层,与犀牛角横断面层层环绕的肌理效果极其相似,故得名“剔犀”。山西剔犀一般雕刻如意云纹或其变体,也称“云雕”。

何俊明15岁进入新绛县工艺美术厂,在多年的工作中逐渐掌握了剔犀工艺的全部流程。1993年,何俊明创办黄河云雕工艺厂,专门从事漆器生产。在何鹏飞的印象里,从小就看着父亲整天忙碌,一家人住在厂房里,工作和生活基本上融为一体。从初中开始何鹏飞就帮家里干活,高中暑假在车间学习基础工序,大学期间帮父亲做图案设计。

大学毕业后,何鹏飞跟着亲戚去北京、四川等地待过一段时间。眼看父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他提前结束了在外闯荡的日子,2010年回到家乡,随父亲系统研习剔犀工艺,并逐渐接手了工厂的生产管理和销售推广工作。“一开始并没有想要子承父业,一切都是顺其自然。”何鹏飞坦言,“父亲总说能出去就别回来了,干这行辛苦又不赚钱。但他心底还是希望我能继承他的手艺和心血,早就在培养我,为接班做准备。”

制作一件剔犀漆器要经过八大工序——采漆、制胎、制漆、灰胎、髹漆、绘图、雕刻、打磨推光。整个流程以手工为主,通常需要一到两年才能完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有一名主导者统筹协调各工序间的衔接与合作。一般的徒弟只学习某一道工序,除了何俊明之外,只有何鹏飞熟悉整套流程,能够代替父亲的角色。

与父亲一样,何鹏飞也陶醉于漆器制作的过程。每天早晨起床他就往车间里跑,常常工作到深夜。“我不觉得辛苦,完成一件作品很有成就感。”何鹏飞笑着说,“我不断在做新东西,研发新工艺,工作中不缺少新鲜感和热情。”

从经典中汲取创新动力

何鹏飞真正对剔犀产生浓厚兴趣,是从协助父亲完成一项国宝复制任务开始的。2010年,何俊明应安徽省博物馆之邀,对该馆镇馆之宝元代“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进行复制。在帮父亲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何鹏飞对剔犀背后的历史文化有了深入了解。“以前就把剔犀当成一门手艺,通过研究古代漆器发展脉络和经典作品,才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一批复制品完成后,何氏父子并不满意,觉得缺少神韵。虽然项目结束了,但父子俩并没有停止钻研。2018年,何俊明又向安徽省博物馆捐赠了一件新的复制品,工艺水平更加成熟精湛。2019年,何鹏飞重新整理资料,打算在以往经验基础上再次复制这件国宝。

“我对工作室提出了‘温故知新’的要求。每年我们都会对馆藏或拍卖的一些经典漆艺作品进行复制,从中总结经验,思考创新。”何鹏飞说,有的古老技艺早已失传,通过复制古代作品,研究不同时代调漆、刀法等方面的特点,可以找回那些失传的技艺,并将它们运用到现代作品中。

关于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何鹏飞曾充满困惑。“很多人都跟我说要创新,但什么是创新呢?一些同行为了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把原料和传统工序都改了,这样做出来的还叫剔犀吗?”2015年,何鹏飞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非遗研修班。“我是带着问号去的。请教了多位资深专家,他们告诉我,创新绝不意味着抛弃传统。在继承发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创新。”

清华研修班汇聚了全国各地不同门类的非遗传承人,大家常常交流讨论,探索跨界合作。何鹏飞与云南建水紫陶传承人田静合作打造了一款哈尼茶储,在紫陶胎外部嵌入剔犀工艺。紫陶与剔犀色泽接近、风格一致,搭配在一起如浑然天成。犀皮漆也是一项历史悠久的髹漆技艺。何鹏飞与徽州犀皮漆传承人俞钧鹏合作的剔犀皮盒,将剔犀的古朴厚重与犀皮漆的华丽多彩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竹编剔犀扇形盒、瓷胎剔犀包银茶杯、金银细工双鱼剔犀碗……“1+1”合作为创新带来了无限可能。这些作品汲取了不同传统工艺的精髓,设计新颖,制作精巧,受到许多藏家、客户喜爱。

手艺人赶上了好时候

2018年,何鹏飞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研修班,几个不同的漆器技艺传承人作为一组,在导师带领下交流学习,共同进步。2019年6月,何鹏飞跟随清华美院漆艺专家周剑石去日本考察,参观当地博物馆、美术馆,走进专业院校,拜访知名艺术家。“这次考察带给我很多启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把漆器做精的想法。”何鹏飞说,“漆器起源于中国,如今在日本发展成一门成熟的产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的作品如果带到日本去,能获得当地专家的肯定,才算是及格。”

几年来,何鹏飞多次赴海外考察、交流,参加了多场国际化展会,不断开拓视野,启发新思路。“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国家重视非遗保护,支持传统工艺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和平台。”何鹏飞感慨道,“不仅是我,我们厂里的徒弟也参加过政府组织的培训,学到不少东西。”

2017年,何鹏飞注册“何漆坊”品牌,通过系列化的产品设计,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他还带领员工成立创新工作室,不断研发新产品,致力于把漆器推向更广大的市场。在产品的形制、功能、纹饰、色彩、胎体等方面,何鹏飞做了不少创新的尝试。“一朵莲”茶杯采用新颖的莲花纹,构图疏朗,大面积留白,既降低了剔犀的成本,又符合现代人简洁的审美。剔犀名片夹用不锈钢做胎体,结实耐用又精美,这是受到古代铜胎、金银胎漆器的启发。运用碳纤维等新型材料,还能制成门禁卡、公交卡等。

2019年8月,何鹏飞被认定为山西省省级非遗传承人。目前,黄河云雕工艺厂有25名工匠,从业10年以上的熟练工近20人。何鹏飞计划把各个车间改成独立工作室,由师傅和员工主导,做工作室的主人。比如绘画车间独立后,可以自行创作漆画作品;木胎车间和雕刻车间独立后,可以合作生产木雕作品。“希望每个师傅都能成为匠人、艺术家,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艺,制作出能让自己觉得骄傲、也能获得市场欢迎的作品。”何鹏飞说。(邹雅婷)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