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阿祥:地名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 智观地名NO.011

2020-06-24 16:32 首页 > 学术 > 学术中心 > 来源:中国网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地名,地名记录历史、传承文脉、凝聚精神、服务社会。地名是人们赋予各个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同时也映射着人类社会的过去与现在。
热点: 地名 文化遗产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地名,地名记录历史、传承文脉、凝聚精神、服务社会。地名是人们赋予各个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同时也映射着人类社会的过去与现在。自古至今,那些曾经使用或者正在使用的地名,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命名的、公认的;反过来,地名又成为人类社会各种信息的载体。如此,站在今天的立场,我们可以认为,地名是当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是鲜活而且广泛的社会现象,是真实而且珍贵的文献资料,是必须保护与传承的文化遗产。

地名是真实而且珍贵的文献资料。不妨举两个例子。

以新疆地名为例,说说区域地名整体。1944年,金祖孟先生在《新中华》杂志第二卷第四期上发表了《新疆地名与新疆地理》一文。这篇文章非常精彩,文章通过新疆地名的特点,系统全面地说明了新疆地域的特征:新疆地名稀少,可以表示那里人口稀疏;新疆地名分布不均,可以表示那里各地带土地利用程度的不同;新疆地名难读难懂难记,可以表示那里民族、语言、文字的复杂;“迪化”、“镇西”一类取义于古代中央政府希望或意志的地名,可以表示那里的确位于地理上和文化上的边疆;新疆汉文村落地名集中在天山东段的南北山麓,可以表示那里汉人的分布情形;新疆地名中与水相关字眼的普遍应用,可以表示那里气候的干旱与水的可贵;新疆地名历史上多变,可以表示那里村落以至都市常因沟渠的兴废与河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如此等等,无疑拓宽加深了我们对广袤、美丽、神秘的新疆地区的真切理解,这就是地名作为文献资料的特别价值。

以南京地名为例,说说城市地名个案。南京拥有近2500年的城市史、450多年的都城史,是中国的第四大古都、中国南方最大的古都。那么如何理解南京的历史呢?南京城市名称的褒贬变迁与成千上万的老地名,就是一个非常独特而且非常有效的途径。比如伴随着政治地位的沉浮与行政建置的轻重,伴随着辉煌的成功与没落的无奈,南京历代名称有时大气磅礴,有时低迷沉沦。

首先,大气磅礴的褒义名称,如三国孙吴的建业,元朝的集庆路,明朝的应天府、南京、京师,太平天国的天京,这些名称所对应的南京,或为半壁江山的王朝首都,或为天下一统的帝国京城,又或为东南形胜之地、潜邸龙兴之所、民变政权之都。

其次,低迷沉沦的贬义名称,南京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中,应该是最多的。其中,明显含有贬义的名称,如西晋灭吴后的改建业为建邺,取代了淮水的秦淮,唐朝初年的归化;相对含有贬义的称谓,如281年起用的江宁县,1645年、1864年起用的江宁府,1645年清朝的改南京为江南省;又可能含有贬义的称谓,如镇压王气的“金陵”。这些或褒或贬的名称,承载着南京地位的起伏不定,浓缩着南京历史的沧桑岁月。

再如南京的老地名,2004年4月,南京评选出的“南京十佳老地名”,如乌衣巷点睛了历史沧桑的南京,龙蟠里、虎踞关写照了地理形胜的南京,桃叶渡、长干里、莫愁路表达了性情浪漫的南京,夫子庙体现了市井百态的南京,成贤街凝聚了人文雅致的南京,朝天宫、孝陵卫彰显了京都大气的南京,至于“南京十佳老地名”的产生时间、地域分布、名实关系,则全面揭示了南京城市的时空发展过程、南京人的怀旧情结与个性追求。推而广之,南京人文与自然的方方面面,就反映在数以万计的南京老地名中。如果我们把南京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等等比作一部厚重的百科全书,那南京老地名就是构成这部百科全书的长短不一、层次各别的辞条。南京老地名绘就了南京的《清明上河图》,但比《清明上河图》更加丰富与细致,绘就了南京的《南都繁会图》,但比《南都繁会图》时间更长、空间更广。

以上新疆地名与南京地名两个例子的启示:老地名轻易不能废弃,新、老地名要做到和谐一致,老地名应该上升到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予以保护。把地名视为文化遗产,这既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中国各级政府的实践。

所谓世界各国的共识,比如1987年联合国第五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决议指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1992年联合国第六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决议强调:“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2007年联合国第九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决议进一步明确:“地名完全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如我所收藏的日本出版的《地名与风土》杂志,1984年创刊号的封面语是:“地名是时间的化石,地名是日本人共同意识的结晶体”,其他各期的封面语还有“地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地名是完美的古代文学”,“地名是表达过去文化发展沿革的宝贵记录”等等的说法。

所谓中国各级政府的实践,就以近些年为例,比如2012年7月,民政部印发《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印发《方案》的《通知》指出:“地名文化遗产是重要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文化财富”;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重点任务”中提到“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而基础于这样的世界共识与中国实践,就以南京市、江宁区的相关工作来说,既丰富多彩,也卓有成效。2007年12月,“南京老地名”项目入选“南京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月,南京市江宁区老地名项目入选“江宁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这样的举措,南京老地名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营造了弘扬地名文化的社会氛围。面向未来,我们认为,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中,理应增加“地名文化类”,这既是凸显中华文化特征的必要手段,也是完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的创新。

说不尽的中国地名!地名是历史记忆、文献资料、文化象征、文明见证,地名是风俗符号、地域特色、乡愁所系、乡恋所在,地名的背后有感情、有人物、有故事、有观念,地名是一声声的乡音,镌刻着人们的记忆,地名像一盏盏明灯,照亮着游子回家的路,地名如一块块磁铁,吸引着你我思乡的情。如果说诗词让人生更美好,那地名就是生活的日常,过日子可以没有诗词,但不能没有地名。地名是大地的身份证,人不能生活在真空里,所以人离不开地名。

本文作者:胡阿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地名大会》点评嘉宾。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授权本网发布,不代表本网看点或立场。

中国网《智观地名》栏目简介:

地名,是一方地域的文化记忆,也是了解一方水土的重要窗口。地名文化应成为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牵引。我们用理性的声音回望传统,用睿智的见解讲述中国。聚焦地名文化,讲好地名故事,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投稿、交流,携手规范地名管理,传承、保护和弘扬优秀的传统地名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中国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农业中国”智库支撑平台助力新型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中国”智库支撑平台助力新型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的突出短板必须补上。应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

共创、共享、共赢!济南、泰安、济宁三地联手打造文旅“一体化”
共创、共享、共赢!济南、泰安、济宁三地联手打造文旅“一体化”

6月18日,由山东省文旅厅指导,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山东文化旅游发展集团主办的“中华文化枢轴文旅协同发展座谈会”在济南召开。

美丽祖国 大美汉中
美丽祖国 大美汉中

汉中市自古称为“天府之国”、“鱼米之乡”,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

我眼中的China·陕西
我眼中的China·陕西

我眼中的China·陕西

我眼中的China·西藏
我眼中的China·西藏

我眼中的China·西藏

窦尔翔网络学术中心
窦尔翔网络学术中心

窦尔翔,男,陕西西安人。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金融信息与工程管理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