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歌中的大西北

2020-09-03 14:48:19

字号
一路风景一路歌,神奇大西北正是这样。且不说那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粗犷美景,青海湖碧波荡漾的透明湖水,新疆那闪着金光的舞蹈,单是听那浸透着泪水的信天游,观赏宁夏甘肃那秀山丽水间的“花儿会”,聆听那极具异域风情的新疆情歌,就足以让人沉醉不醒,流连忘返。

一路风景一路歌,神奇大西北正是这样。且不说那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粗犷美景,青海湖碧波荡漾的透明湖水,新疆那闪着金光的舞蹈,单是听那浸透着泪水的信天游,观赏宁夏甘肃那秀山丽水间的“花儿会”,聆听那极具异域风情的新疆情歌,就足以让人沉醉不醒,流连忘返。

广袤无垠的西北大地,如诗如画,风情无限,自古就是情歌的摇篮。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不仅盛产闻名中外的诗词歌赋,也盛产经典传唱的民歌情歌,这些来自于脚下朴实土地的声音,来自于蓝天白云上采下的灵感,来自于山川河流得来的韵律……汇集糅合,大浪淘沙,经过岁月的打磨,时光的沉淀,形成于喉间不得不唱、想唱就唱的曲调。这些歌声从他们的指尖上弹出,从山沟沟里寂寞孤独中吼出,从山巅远眺的盼望中喊出,从羊肠小道挥起的鞭子上甩出,从一望无际庄稼的收获中迸出……眼泪在飞溅,情感在涌动,爱情的痛苦与欢乐,生活的艰辛与劳作,都在他们那古老而年轻的情歌中,得到了最痛快淋漓的演绎。请让我们驾驭追寻的轻风,轻轻穿越于浩渺天际,去倾听他们歌声中的自由,去捡拾这浩瀚情歌中散落的明珠,和他们一起融化在山川流云抑或柔情蜜意的美妙中吧。

信天游:怎一个“情”字了得

汤汤的黄河九曲十八弯,流经陕北这片广袤的土地,孕育了陕北的民歌文化,而陕北情歌更是民歌中一朵奇葩,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苍凉、宏壮、沉郁的高原文化,是特定地域中融情爱和原始为一体的奇特而悲壮的爱情史诗,带着泥土气息、散发着山野风味,大胆真挚,赤裸裸、火辣辣地表达一种情愫和愿望。它那撩人心弦、勾人魂魄的唱词,酸中带野,野中带爱,唱出了陕北人的豁达质朴和直率淳厚。

人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男人忧愁唱曲子,女人忧愁哭鼻子”,这就是陕北民歌。最早以民谣的形式传播:“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道明了陕北汉子的好;《蓝花花》中“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莹莹的彩,生下一个蓝花花(呀)实是爱死人。”真性鲜明。最为传唱的是流传大江南北的《三十里铺》:“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子儿爱上一个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那些质朴无华的歌词、穿透人心的文字,仿佛是在抒发人生的苦辣酸甜。

最催人泪下的还要数《赶牲灵》和《走西口》。“赶牲灵”也称“赶脚”,即用牲畜(陕北多为骡驴)长途为他人运输货物。他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十分辛苦。赶牲灵通常会有四头骡子,有的头骡装扮得比较讲究,在笼套顶部两耳之间用铜丝竖扎三簇红缨缨,下端镶着三面圆镜,阳光一照闪闪发光,如同三盏明灯。头骡颈部一般会挂一串响铃,前胸下垂两束红缨缨,中间也坠一串响铃,走动时,颈部和胸前的铜铃一步一响,发出清脆的声音,被形容为“哇哇声”。由于赶一趟牲灵常需数十天甚至半年、一年,所以这些赶牲灵者的家人非常惦念他们,凡遇到赶牲灵的队伍走过,往往就有许多妇女、小孩探问自己亲人的情况。“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三盏盏的那个灯。哎呀带上了那个铃子哟噢,哇哇的那个声。白脖子的那个哈巴哟,朝南的那个咬。哎呀赶牲灵的那人儿哟噢,走呀来了。你若是我的哥哥哟,招一招那个手。哎呀你不是我的哥哥哟噢,走你的那个路。”

每听一次这首歌,不知不觉眼里就盈满泪水,为他们那种生活的艰辛,也为他们那种爱的苦。还有《走西口》最后这两句唱:“送哥送到大路口,你的妹妹不丢你的手。临别最后一句话,妹妹等你到白头。”让人蓄在眼窝里满满的泪水终于滚落在地,泪湿胸襟。

像这种情歌在陕北俯拾皆是,《信天游》《毛眼眼》《想亲亲》《送情郎》《拉手手亲口口》《站在高山瞭哥哥》《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这种深情质朴、高亢入云的情歌,让人回味无穷!

任你怎么也想不到,被大家奉为红歌经典的《东方红》,其实是由陕北的一首情歌《你叫妹妹不放心》改编而成,由于曲调朗朗上口,在抗战时期,这首陕北情歌又被改编为《白马调》。1942年,陕北佳县的农民歌手李有源,在这首《白马调》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又对歌词进行了改编。

有一次移民搬迁的时候,他看到东方升起一轮冉冉红日,不由得脱口而出“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首歌就由佳县唱到了延安,后来延安的文艺工作者经过整理后,就成了我们现在广为传唱的这首经典的陕北民歌《东方红》。1944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从此,《东方红》也就成为了我们中国人民最重要的红色歌曲之一。

花儿:恰似你的温柔

一路向西,春暖花开。到了青海、宁夏,这儿是“花儿”的海洋。“花儿”是流传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回族地区的一种高腔山歌。在“花儿”对唱中,男方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男方为“少年”,这种对人的昵称逐渐成为回族山歌的名称,统称为“花儿”。整首“花儿”娓娓道来段段故事,散花自由,精彩迭起。“花儿”传唱地区,又分为“青海花儿”“河州花儿”“宁夏花儿”,其源泉则源于甘肃临夏。

在回族聚居的临夏地区,几百年来,人们都聚居于风景秀丽的山间举行传统“花儿”会,每年农历6月初至初六的莲花山花儿会和农历4月28松鸣岩的花儿会久负盛名。春夏之交,树木葱绿,山花烂漫,歌手云集,盛况空前。上到青海宁夏,仿佛一阵歌声带着草原上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长长的颤音抑扬顿挫,遍地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晃动,瞬间把人带入高原深处。

一首青海花儿分成上下两阙,传统花儿一般上阙起兴,下阙抒情或叙事。如通韵花儿:“墙挂的字画桌摆的瓶,上席的香炉是古铜,五荤人爱的五荤人,五荤里数着的你们。”折断腰花儿:“三月的清明刚立夏,四月八,刺玫花把我的手扎。多人的伙儿里难搭话,憨墩墩,大身材起来了站下。”半折断腰式花儿:“山里的黑刺扎指甲,癞蛤蟆上灯杆哩。尕妹的眉毛香头画,尕嘴儿红,大眼睛赛灯盏哩。”生动有趣,活泼逗人。

男女之间,产生钦慕的感觉,总是先从外貌、气质、爱好、气味、体质、声音、共同的话题,以及服饰色彩、皮肤的颜色等方面,唤起情感的联想,甚至,有时就是一瞬间激情的火花燃烧。比如“大黄风吹着老柳树摇,月亮儿树梢上哩;肉身子贴紧就这么闹,死活是你身上哩”直率的语言,火辣辣的爱意。如反映爱情的:“想吃鱼儿下钓杆,钓杆上拴红线哩;想起花儿拉夜川,两站路踏一站哩。”劝人入世的:“八仙的桌子上吃酒哩,酒醉时如山着倒哩;阳世上来了是要闹哩,日月么催人着老哩。托笼里蒸下的砖包城,掰着看,白面和杂面俩缠紧,婆娘娃娃哈心里疼,顾家境,这才是做人的正本。”甚至于反映网络爱情的:“生铁铸锅里的焜馍馍,烟灰大,小心把手儿黑哈,网上的美眉爱哥哥,胆子大,心上的话儿贴哈”,时代特色很鲜明。

花儿演唱时音色缠绵,如泣如诉,高亢奔放的高音则悠长豪迈,音域以间歇音和颤音见长。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花儿也跟着在变,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不断地吸收外来养料,这便是“花儿”不枯,永远盛开的原因。

异域风情:爱你没理由

人们都说丝绸之路是驼铃队踩出来的,如果你爱音乐,就会发现其实是用质朴的民歌情歌铺成的。沿着古丝绸之路,越过宁夏青海甘肃,穿过河西走廊,就到了具有西域风情美丽的新疆。天山的泉水孕育了这里的情歌,这里的情歌水灵灵华美动人,令人百听不厌。绚丽的服饰,奔放的歌舞,曼妙的舞姿,乌黑发亮的眸子,一舞一动,一瞥一瞭,无不传递出动人的情愫,瞬间把心底的爱意流露。

大西北有最美的歌谣,天边有最美好的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新疆小伙用塔尔弹唱着情歌。“云深处,放牧人家,炊烟袅袅染晚霞。松林海,月亮花,雪山云雾弄清纱,空中草原放飞骏马,牛羊好似珍珠撒。梦几度,悄悄话问君怎能不想她,牧歌欲乘长风去,琴声作伴多潇洒,只缘情定那拉提,莫谈海角和天涯。”唱出了情人的爱情豪迈和山盟海誓。“遥远的天边, 划过神秘的闪电。你的脸, 慢慢清晰地浮现禾木的草原, 神奇湖怪的传言我听见, 叶尔德西的音乐河流在召唤,清风穿越每个细胞都催眠,骏马在奔跑,季节变迁追寻图瓦的寓言。山在绿水边,云在山之巅,姑娘轻挥柔软的皮鞭,粉红的笑脸,凝住了时间,还有什么形容的语言。爱在水云间,如此的缠绵,呼吸每缕清风的香甜,月亮在水面,恋人在水边……”温柔如水的语言,甜蜜的爱的呼吸,让人好像看到他们深情的对眸。

说起新疆,王洛宾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这个西部民歌大王、情歌的美誉者,没有他记录整理介绍推广,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新疆民歌情歌怎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康定情歌》《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被传为经典,由他改编的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传遍大江南北。据说1938年,在兰州的西北抗战剧团联欢会上,一位头戴花帽的维吾尔族司机用维吾尔语热情演绎了一首简短的新疆民歌,歌词没有听懂,但王洛宾从中听到了一种特殊的旋律和全新的信息,这让他热血沸腾,当晚他请朋友翻译,弄清了此歌基本大意,他从那个维吾尔族小伙子的旋律、表情、放松的神态中捕捉到了这首歌的心绪,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马车夫,对歌词进行了大胆创新,把维吾尔族语中的“丫头”变成了“姑娘”,并说出了“你要想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王洛宾给这首歌起名为《马车夫之恋》,后改为《达坂城的姑娘》,流畅轻快、洒脱跳跃的简单旋律得到了大众的普遍喜爱并快速流传。

驰骋在西北大地上,情歌那无比的韵味,时时荡漾在你的耳鼓,使你舍不得离开。那些经典的情歌,仿佛大西北最深处的心跳,一定会感动来到这方热土的人们。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