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扶贫、非遗+时尚 古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来源: 河北日报

2020-06-18 22:54:56

字号
河北非遗购物节、“云游非遗”河北省非遗特色资源网络展播、“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专题网络讲座、非遗公开课网络展播……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河北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吸引了线上线下广泛关注,进一步引发各界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深入思考。

河北非遗购物节、“云游非遗”河北省非遗特色资源网络展播、“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专题网络讲座、非遗公开课网络展播……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河北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吸引了线上线下广泛关注,进一步引发各界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深入思考。

古老非遗如何实现当代发展,如何促进非遗项目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作为非遗大省,河北省做出许多有益探索,让古老非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生产性保护

让非遗走进生活

近千台纺车和织布机分布在6个生产基地,“织妇”们熟练地投梭、拉扣、踩踏板……伴随着“哐当、哐当”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经纬交织间,各色棉线变成图案精美的老土布。赞皇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每天都是一片忙碌场景。

“赞皇土布具有悠久的历史,到我这里已经传了四代。”赞皇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仇莎介绍,几十年前,赞皇周边的村民家家都织布。后来,机器纺织逐渐取代了传统织布,掌握土布纺织技艺的人越来越少。2006年,仇莎的母亲崔雪琴拾起老手艺,经营土布生意。2007年,成立了河北省首家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赞皇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目前,原村土布产品包括床上用品、服装、手工艺品、儿童用品和车饰等六大系列300多个品种,在国内有多家专卖店,并出口国际市场。

以生产带动保护,使非遗传统技艺得以延续,并将产品不断推向市场,凸显了生产性保护思路下,非遗技艺传承发展的喜人势头。

“采取生产性保护,充分发挥非遗作为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为非遗带来可持续性传承与保护。”省文旅厅非遗处处长张雪芳深有感触地表示,绝大多数非遗项目都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保护与传承也只有在生产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

“核心技艺保护是非遗生产性保护最重要的原则。”仇莎介绍,合作社用了三年时间研发织布机,最终将老式木质织布机改良为钢木结合,但织布机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并且生产方式也延续着纯手工的核心技艺和72道工序的传统工艺流程。她认为,手工技艺体现了非遗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永远不能被工业生产替代。

非遗“年轻化”

让传统时尚起来

省文旅厅联合河北广电信息网络集团“广电优品”商城,开设“手工非遗”专区;网络达人通过河北新闻网等直播平台,带领网友“云游”赞皇原村土布博物馆……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河北非遗购物节在网上推出多种新玩法,让非遗走到年轻人身边,让大众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作为一种活态文化,是直接依靠人、作用于人的活态传承。融入大众生活,被大众接受,才能激发其活力。”张雪芳认为,要让非遗成为时尚新宠,传承人必须通过吸纳时代元素,使传统技艺迸发出时尚的火花,散发出新的味道。

今年河北非遗购物节开始打造网上销售平台,一方面为非遗产品拓展销售渠道;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倒逼”非遗传承人改变思路,与时俱进,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推动非遗的继承、创新和转化,赋予产品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张雪芳认为,通过多种形式的外部“输血”,增强非遗传承人的“造血”功能,才能让非遗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

此外,河北省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的活动,让非遗有了再生成、再发展的可能性,也更好地推动理论与实践、现代与传统的深度融合。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年轻人并非不喜欢非遗,只是没有机会深入接触。”省级非遗项目郭氏铁板浮雕市级传承人郭墨涵,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装饰设计课的过程中深有体会。这一发现,也让她从最初的仅注重非遗的传播和鉴赏理论,逐渐转向包括技艺、技能传承在内的实践层面上来。

目前,郭墨涵和郭氏铁板浮雕省级传承人郭海博,父女二人正在共同编写铁板浮雕技艺技法专业类书籍,并将作为教材引进大学课堂,积极将大学校园打造成非遗传承的一块重要阵地。

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让非遗舞台更广阔

据不完全统计,承德丰宁拥有各级非遗项目61个。为了让更多贫困群众学会非遗技艺,捧起非遗这个“金饭碗”,河北省在丰宁建立了8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聘请国家级和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为辅导教师,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弱劳动力及贫困群体进行非遗技艺培训。

丰宁满族剪纸非遗传承人李金民,时常到丰宁五道营乡五道营村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指导学员们进行剪纸创作。70岁的村民丁君方刚学了一年,已经成为学员中的佼佼者。几年前,丁君方因患病没了收入,生活全靠老伴照顾,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愈发艰难。去年5月,村干部让他们老两口到家门口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学习剪纸。

“学习和原料都不要钱,工坊还帮我们卖产品。”有了非遗扶贫政策的支持,彻底打消了丁君方的顾虑。去年半年时间,他和老伴凭着剪纸手艺收入了4000多元。

截至目前,丰宁8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累计培训非遗学员6.1万人次,使242人掌握了一技之长,带动89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余元。丰宁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全国十个“非遗+扶贫”试点县之一。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非遗+扶贫”工作座谈会在丰宁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人员现场考察,将丰宁剪纸传承保护的实践作为重要案例写进培训教材,向世界介绍河北经验。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成为非遗传承新亮点。

此外,今年5月,丰宁满族剪纸、衡水习三内画作为国家非遗抗疫典型案例,被文化和旅游部推荐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在全球推广互鉴。

“人们的关注点从如何保护具体的非遗项目,延伸至如何推动非遗保护使非遗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从而发挥出更大的效用。”省民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杨荣国认为,非遗对精准扶贫的助力、非遗在抗击疫情中的独特作用,无不彰显出古老非遗正在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

来源:河北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非遗 扶贫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