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中国”:杨凌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的路径探索

  来源: 智库观中国

2019-10-22 13:30:36

字号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不仅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人口,而且百姓餐桌越来越丰富,品质越来越优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不仅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人口,而且百姓餐桌越来越丰富,品质越来越优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把改革创新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生产跃上新台阶,现代农业擘画出发展的新蓝图。    农业的持续稳步发展,给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也对世界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农业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重点领域,也是优势和特色领域。目前,我国在沿线国家开展的农业投资合作项目超过650个,中国有51%的企业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存量达到94.4亿美元,投资占比76%。顺应农业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的共同关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领域的投资合作将持续升温,合作机制将不断完善和创新。  (陕西省省长刘国中在第二十六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开幕式上致辞)

ͼƬ3.png

新型智库是推动我国“三农”工作的一支重要智力支持队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诸多成就,离不开智库的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作用。由国声智库和“丝绸之路智库共同体”共同推出的“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工程”致力于新型智库成果“一体多元”的转化与应用,通过整合链接“智、政、产、学、研、媒”等优势资源,创新“智库+平台+知识产权+投资+产业+大数据+城市”新模式,以智慧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打造智慧科学产业生态链,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战略发展大局。       (国声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赵一丁教授向陕西省省长刘国中汇报工作)

ͼƬ4.png

“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工程”设置“智库观农业”板块,聚焦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探讨农业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之策,建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促进“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总结成功经验,挖掘样本案例,助推我国农业农村全面协调发展。“智库观农业”研究梳理了国内国际依靠科技引领农业农村发展的典型案例,提出应重点关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示范区”),总结推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杨凌模式”,为其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提供智力支持。

ͼƬ5.png

作为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集聚了雄厚的农科教优势资源。依托区内两所大学,围绕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旱区农业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杨凌示范区研制推出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成果,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经验、新模式,为我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围绕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形成的大学试验站、产业链、农科培训等多主体参与、多模式协同发展的“杨凌模式”正在被国内许多地区乃至其他国家学习和复制。杨凌示范区是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唯一的农业特色自贸片区,还是我国政府重点支持的四大科技展会之一“农高会”的举办地,在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上持续发挥着引领和支撑作用。

ͼƬ6.png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发展“科技+农户”“科技+合作+产业链”等新型融合体,探索形成了具有杨凌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ͼƬ7.png

2019年6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提出,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为杨凌示范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契机。

ͼƬ8.png

“智库观农业”认为,杨凌示范区要把握历史机遇,全力打造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和“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担负起“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领头雁和排头兵的使命,还需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工作重点、实现机制创新和资源共享,打造核心竞争力。

第一,强化体制平台优势、农业技术创新、教育与培训。

不断完善杨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继续(科技)部(陕西)省“双组长制”,高效协调支持杨凌示范区建设。深化区、校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为着力点推进国际农业合作中心的建设。积极开展商务部援外培训、职业农民海外培训和国际专家培训等多层次国际农业科技培训,发展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促进国际人文合作交流,提升杨凌在国际农业领域的影响力。

第二,明确农业国际合作的重点与优先序。

围绕杨凌示范区的自身优势和特色,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根本出发点,明确农业国际合作的重点与优先序。其中,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包括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育种,旱作农业,土壤改良和防沙治沙技术,智慧农业信息系统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的研发和科技交流等合作。以俄罗斯、中亚五国、中国-中东欧“16+1”农业合作示范区为重点区域,以境外农业国际合作园区、杨凌示范区和境外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双边自贸区为重点项目建立稳固的双边合作基础,夯实农业合作的保障机制。以研究机构、大学、政府以及企业为重点合作主体,有效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推动国际农业科技平台有效集聚。

第三,构建多目标协调、多主体包容的农业国际合作模式。

一是农业国际合作要与东道国需求相适应。在农业国际合作中,杨凌示范区应紧紧围绕合作对象国家和地区农业的土地及气候等资源条件、市场供需状况及发展趋势、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与发展战略规划,为其提供技术上适用、经济上可行的、符合本国和本地区需求的合作方案。

二是技术合作带动企业间的国际合作。企业是农业走出去的主体和最有活力的单元,杨凌示范区以技术合作促商贸合作,以人文合作带经济合作。通过技术交流、人才带动,中国农作物的优良品种和高新技术、农机装备等各类型企业得以走出去,国外优势品种、技术得以引进来。

三是创新杨凌示范区与国际多边平台合作机制。特别是杨凌示范区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农发基金(IFAD)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WFP)的合作,通过南南及三方合作基金,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技术交流、知识分享、政策对话、能力建设与投资促进等方面的合作。

第四,依托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作为“一带一路”核心枢纽的区位优势、体制机制优势,深度对接农业国际合作,为杨凌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

杨凌示范区应发挥投融资、跨境电商、贸易、科技及人文交流等功能的融合转化机制和协同效应,促进优势资源的有效集聚。构建杨凌自贸片区与境外农业国际合作园区协调统一、良性互动的机制,加速全球优势特色农产品交换互通。

第五,创新投融资机制,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引金融“活”水。

一是拓展国内金融机构与沿线国家金融机构间的合作。二是有效利用亚洲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区域性金融组织的资金援助。三是充分利用世界银行、联合国涉农机构等国际多边金融平台。杨凌示范区应构建多层次、立体网状金融合作网络,发挥多渠道资金的协同效应,引金融“活”水,浇灌“一带一路”农业合作。

(作者:于爱芝,国声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农村经济发展中心主任;徐蕴峰,国声智库执行主任)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