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旅扶贫铺就致富路 乡村振兴谱写“蝶变”曲

  来源: 人民网

2019-08-26 20:39:36

字号
驱车1700多公里,沿着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一路行来,平坦开阔的高速路,巍巍苍翠的群山,生机勃勃的田野,碧波荡漾的湖水,热闹的特色街区,静谧安详的古村落,忙碌喜悦的村民,来自八方的游客……走进“中原粮仓”河南,绿水青山中,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ͼƬ26.png驱车1700多公里,沿着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一路行来,平坦开阔的高速路,巍巍苍翠的群山,生机勃勃的田野,碧波荡漾的湖水,热闹的特色街区,静谧安详的古村落,忙碌喜悦的村民,来自八方的游客……走进“中原粮仓”河南,绿水青山中,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留住传统对话未来民宿发展助扶贫促振兴

近年来,乡村民宿的炙手可热带动着一座又一座的村庄走上复兴之路。文旅融合成全了诗和远方,农文旅融合为乡村发展带来无限可能性。

在文旅扶贫、乡村振兴的的道路上,河南又是如何书写好民宿发展这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呢?

“河南旅游产业带贫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快精品民宿发展,“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推广处处长王九位介绍说,省文旅厅今年组织了包括卢氏、嵩县、辉县、修武等在内的11个批次23个县的“民宿发展进三山”活动,积极搭建民宿交流平台。

ͼƬ25.png

卢氏县的民宿建设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河南省引进品牌民宿近百家,投资约50亿元,在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的44个村整村推进民宿。

卢氏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是河南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到达卢氏县的那天,赶上官道口镇新坪村山水隐庐美宿运营启动日,据介绍,该项目引进宿联中国进行合作开发,县里整合产业扶贫资金3000万元,今年3月底开始建设,仅用时120天就建设完成。在进入民宿区的大门口,茂林修竹环抱的石板小路蜿蜒通幽,竹林下星星点点的各色花朵更现一派田园风光。

这个坐落在山脚下的民宿区,由35座院落组成,可容纳100余人住宿。小时居住在乡下时那熟悉的青砖红瓦花墙让人立刻想走进去一探究竟。推开老式的厚重木门,房间里的老木家具散发着天然的香气,花瓶里盛放的山花,窗外果实累累的葡萄架,远处连绵的青山,这份在“万籁此俱寂”中静赏那一抹”草色入帘青”的惬意,谁又能抗拒呢?

推进“民宿+“的产业联动效应才能最大拓展民宿的发展意义。卢氏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付娟介绍说,民宿区附近的就餐、研学、娱乐、康养等项目也相继开放运营,让游客们除了住宿,还有可去之地、可玩之处。项目运营后,可以直接带动1000人以上就业,带贫效果十分明显。

丁李湾村,位于信阳市新县八里畈镇,建于元末明初。走进这处古村落,时光放佛瞬间放慢速度。一池碧水倒影着白墙黛瓦,接天的莲叶,高高的马头墙,清雅的门楼雕花,摇着蒲扇唠家常的大爷大妈,门墩上好奇张望的小孩子,蒙蒙细雨中,古村宛若一位小巧玲珑的江南美女,写就一副徽派水墨神韵画卷。

这座700多年历史的丁李湾村,作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民宿发展会带来怎样古与新的碰撞火花?如何在保护传统古村落文化与风貌的同时,通过发展民宿提升乡村振兴,如何避免过度开发,在原味乡愁中对话未来,对于民宿发展的规划者和建设者来说,这都是不小的挑战。

面对疑问,新县政协副主席、文化广电和旅游体育局局长吴克君介绍了新县所实施的措施,“古村的硬件开发建设上提出‘三态’指导原则,第一是保护好生态:不挖山,不砍树,不填塘,不阻断河流,维护好村庄原貌;第二是保持好乡村的形态,避免沦为不伦不类的商业古街等情况出现;第三是保护好文化旅游业态。” 为了避免“千村一面”的局面,古村落建设方面也将实行一村一个专业团队负责,吴克君补充说道,“未来也将构建乡村文化体系,如修复古祠堂,村史馆,保护古民宿,乡风的培育传承等。”

ͼƬ24.png

丁李湾古村落

“一业兴、百业旺”。据介绍,未来新县将把民宿旅游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全方位凸显民宿的综合效应,引领乡村产业大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加速推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数据显示,截止目前,新县建成精品民宿94处,从业人员达3000人。今年以来,全县民宿接待住宿及参观游客共136万人次,综合收入达9.78亿元。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有传统文化的支撑,我们才能更好地与未来对话。

游客激增1280% 夜间经济点亮山村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这首曾风靡大江南北的《愚公移山》你可曾记否?

如果,你以为歌曲中的王屋山的夜是暗淡的,寂静的,以为下的村民还在辛苦地背朝黄土面朝天的靠山吃山,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今夏,各地夜间经济火爆起来,而王屋山的山村之夜,早已亮出别样美轮美奂风采。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盛赞“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作为济源市代表性的旅游景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王屋山景区今年6月份接待游客数量达到23.5万人次,同比增长1282%。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王屋山游客数量爆发式增长的“奇迹”?

ͼƬ23.png

王屋山景区和老街夜景

原来,位于王屋山山脚下的王屋老街功不可没,“自5月份开街以来,已陆续接待游客50万人次,把山上的游客往山下引,” 济源市旅发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刘慧华介绍说,王屋老街免费对外开放,游客白天登游王屋山之后,夜晚也可以下山来到王屋老街,参加这里新推出的“山海幻境”、“中国神话”等夜游项目,这一吸睛项目独具特色,也是游客量爆发式增长主要原因。景区还组织小龙虾啤酒音乐节、戏曲消夏晚会、戏迷擂台等精彩活动,丰富老街的夜生活。

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风格、“单品不重复、一店一品”的全国的知名小吃都快速吸引着周边游客,老街营业最好的商铺一天营业额高达2万元。大量游客的涌入给王屋山景区及周边农家乐及精品民宿带来了可观的游客量和营业收入。据介绍,自今年五一王屋老街运营以来,农家乐宾馆在周末两天家家爆满,周一至周五入住率也在60%以上。被称为“巧媳妇”的农家乐发展带头人贾海燕,在王屋镇愚公村办起了民宿酒店,带动吸纳当地10多名村民在酒店就业,同时还带动本村村民开办农家乐宾馆20余家,户均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

“树立精品品牌意识,打造旅游核心支撑,全面叫响“愚公故里、传奇济源”品牌,将王屋山不仅打造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更要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体验区,”济源市政府副秘书长牛友谊如是说。

引凤还巢创业路上天高任鸟飞

来到地处大别山腹地的新县周河乡西河湾,村民张因权热情地带我走进了的村史馆,迎面是一面挂满了各类奖牌的荣誉墙,如“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示范村”等,而最醒目的一句话是,“西河人一直在为幸福而奋斗。”

ͼƬ23.png

西河湾的村史馆讲述着过去和现在

走在这座拥有800历史的传统村落中,明清的古建筑散落河岸, 存留的明代古祠堂印证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散发着悠悠古韵。河边的柿子树,枝头已是青果累累,钓鱼的大爷悠闲自在,浅湾处几个孩子在戏水玩乐。

村口的一家店铺外墙上“西河古村落主题邮局”的牌子格外引人瞩目,35岁的张因权和妻子就是这家小店的主人。2018年从广州打工的他们返乡开了这家店。走进这间不到二十平米的屋子,里面摆满了各类旅游纪念品,而柜台后几排“致未来的一封信”的信箱尤为醒目。

ͼƬ22.png 

西河古村落主题邮局,在乡愁中与未来对话

“游客们都喜欢在这里买上几张西河湾的明信片,写上心里话,邮寄给未来的自己或朋友,还有英国、美国游客在这里写了信呢,” 张因权边说边打开一个信箱展示着游客留下的信件。“小的时候,这里就是村里的邮电所,村里老人说,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这里就是一个驿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把它升格做成来乡村邮局,“ 这位小伙选择了留给他满满记忆的小屋作为创业的起点。除了售卖旅游工艺品,也会给村民提供免费邮件代投、代购水电费等服务,同时他也经营着各类当地土特产如蜂蜜、葛根粉。

说起收入,张因权的妻子用“不到一个月,奇迹就发生了”来形容,“通过一年的经营,发现比在外边打工收入高。随着游客的增多,一天天都有惊喜!” 临走时,他们向我们发出邀请,一个月后小店就要装修完毕,会以更好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ͼƬ21.png

匡建新“贰两毛尖”创出新天地

顺着村落的小路向前走,不少游客会被一家店名吸引而驻足,“贰两毛尖”,这是匡建新的店铺。

“家人、朋友都说我是疯子,这么好的工作,年薪几十万,说不干就不干了!倔强的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好!” 眼前的这位高大帅气的小伙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还是有点小激动。

曾经在深圳华为就职的他,缘何放弃优厚薪水回到乡村创业?“农村走出来的我,对老家这片土地有种特别的情感!” 随着当地政府出台的一些鼓励创业政策和优惠措施,他动了心,感觉创业时机也成熟了,于是2017年底离职回到家乡,“想法比较简单,就是探索互联网+模式为老乡卖茶,做一杯人人敢喝的真正的信阳毛尖,” 匡新建说道。

不过创业路可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第一年,茶叶滞销,创业的他有点迷茫。困则思变。在电视里看到了“大别山如何乡村振兴”的报道,西河湾引起了他的关注。于是那段时间天天往这里跑,络绎不绝的游客给了他灵感。开茶馆!和游客交朋友才能抓住顾客。2018年11月他的互联网+线下体验店模式正式开启,第一个月就卖了2万多块钱的茶叶,加了200多个微信好友。

ͼƬ20.png

美丽的西河湾古村落

匡建新慢慢发现,游客多了,什么生意都好做,开始分析分析游客想要什么,想吃什么,想住什么,围绕着游客开发相应的服务和商品,他发现“甚至连树根都有游客花钱来买”。目前除了卖茶,他拓展了茶园生意搞起采摘,还把爷爷辈们吃种的阳荷姜研制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伴手礼,把文创和原生态的产品相结合,注册了商标,而且已经开始走进了商超售卖。“标准化产品才能走的更远,”曾经的工作经验带给他创业路上不少启发。

饮水思源,致富不忘乡亲。匡建新的事业越做越大,茶园去年用工人数就达1500人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挣到了钱。

“自己创业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心里还是比较有底,”36岁的匡建新正琢磨着怎么将家乡的“红+绿+古”旅游更好结合起来,对未来的事业他信心满满。

ͼƬ19.png

1700多公里的行程,一路看不尽的美景慢慢颠覆着我对“老家河南”风光的误解。采访结束,脑海里一直有个身影挥之不去。在辉县宝泉风景区,一位48岁的阿姨周玉平,身有残疾走起路来不太灵便,但当背着重达50多公斤的矿泉水到山上去售卖时,健步如飞的步伐连年轻人都自叹不如。她说曾经日子快过不下去了,家里连油和菜都没有。2014年开始当地政府和景区支持她来做生意,靠卖水现在每年就有了10多万的收入,还买上了车、开起了农家乐。一路上她发自肺腑的灿烂笑容感染着周围每个人,“挣了钱,现在特别高兴”是她重复最多、最朴实的话语。

文旅发力,助推扶贫攻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河南无数个村镇在谱写着美丽”蝶变“的协奏曲。“从家出发,去看更大的世界”,“老家河南”,美,无处不在!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