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如何迎接“最好的时代”

  来源: 光明网

2019-07-30 18:59:26

字号
2019年已悄然过半,回顾上半年的中国纪录片行业,表现可圈可点:《航拍中国》《本草中华》《传承》《人间世》等热门作品再启续篇、品质依旧,纪录片的品牌效应正在逐步酝酿,主旋律与正能量的弘扬不断加强;《可以和你回家吗》《早餐中国》等网生纪录片作品令人眼前一亮,印证着纪录片走向视频平台之后的全新可能;《城市24小时》等现实题材作品俯身向大地,真实捕捉着生活的温度。《做客中国》《佳节》《稻米之路》《从长安到罗马》等影片持续站在世界视角之上讲述“中国故事”……

作者: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兼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张延利

2019年已悄然过半,回顾上半年的中国纪录片行业,表现可圈可点:《航拍中国》《本草中华》《传承》《人间世》等热门作品再启续篇、品质依旧,纪录片的品牌效应正在逐步酝酿,主旋律与正能量的弘扬不断加强;《可以和你回家吗》《早餐中国》等网生纪录片作品令人眼前一亮,印证着纪录片走向视频平台之后的全新可能;《城市24小时》等现实题材作品俯身向大地,真实捕捉着生活的温度。《做客中国》《佳节》《稻米之路》《从长安到罗马》等影片持续站在世界视角之上讲述“中国故事”……传统特色鲜明、受众年轻化趋势明显、媒介平台壁垒逐步被打破、国际合作持续深入,如今的纪录片正在以更富特色的积累与全新的姿态,去拥抱“最好的时代”。

ͼƬ66.png

描摹传统特色,歌颂时代脉搏

纪录片被称为“国家的相册”,记录着华夏大地辉煌的传统、奋进的当下、光明的未来,播撒社会正能量与核心价值观。纵览五千年璀璨历史,传统文化为当代纪录片提供着丰富的创作素材,在时间的积淀之下,历史文化类纪录片逐步累积了品牌基础,并在2019年继续打磨品质,延续中华文化之脉动。例如,《航拍中国》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总体创作风格。先后动用12架载人直升机、70多架无人机,以搭载高清陀螺仪的载人直升机和搭载长焦变焦镜头的无人机为主进行拍摄,还采用了轨道卫星进行多层次影像呈现,一镜到底场景飞行拍摄等手法,多角度为观众呈现大美中国;《本草中华》第二季继续掀起“本草”的热潮,影片一方面继承“躬行大地,翻山越岭”的信念,另一方面在探针镜头、微距拍摄等拍摄手段上不断创新,不仅继续向世界展示中医药之神奇底蕴,更是从草药出发思考最原始的人生哲学;《传承》进入第三季,用17段更加细致生动的故事讲述着散落在中华大地的古老技艺,以小切口讲述大情怀,见微知著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展现。由此可见,主流文化纪录片不断推出续集,实现“再出发”。从岁月长河而来,纪录片同样应该与时俱进地记录时代,《上海制造》《光阴的故事——中柬情谊》则以中观视角入题,记录着当下中国的发展轨迹和国家间的友谊,成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与讴歌者。广东电视台马志丹团队也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地创作着像《鸡倌回头金不换》等一系列关于年轻人的优秀作品。央视首部4K法治纪录片《执行现场》全程纪实拍摄,展现法官最真实的执行工作,拓宽纪录片领域的选题。而今天“讲好中国故事”更需要被置于世界背景之中,《稻米之路》以一粒米作为切入点,见微知著,审视稻米所负载的中华文明是如何与各国文明相融共伴、生生不息;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如何以稻米为脉,在千百年间挥就一部亚洲文化史。《生命之盐》以一粒盐入手,联结中国、欧洲、美洲、非洲等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对盐同样的需要与执着;《手术两百年》则以医生视角系统展现人类与疾病斗争的作品,力求记录科技历史变化,展现人道主义光辉。

ͼƬ65.png

由此可见,纪录片的“主流化”特质不断突显,积极传播着主流价值观与时代风貌;与此同时,“小切口,大情怀”的叙事方式不断被运用,创新性表达成为重要的创作方向。从悠远的历史中眺望未来,从平凡的生活中勾勒大局,在传统与现实的交织中,描摹出大国文化之自信。

突破媒介壁垒,“网生”焕发生机

媒体融合的时代,在传统的专业纪录频道、卫视综合频道等电视平台之外,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纪录片播出平台重要的一极,“网生纪录片”势不可挡,在上半年的表现颇为亮眼。

当前的纪录片正在尝试走出单一的电视平台,探索着多平台的融合创新。因而,视频网站便成为了当前纪录片的新舞台,突破了传统电视媒介的局限,取得不俗反响。例如,五洲传播中心联合腾讯打造的系列纪录片《佳节》,细致地刻画着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在海外同样反响热烈,突显着网络平台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之社会担当;腾讯平台的另一力作《早餐中国》,进一步适应新媒体平台“碎片化”“短平快”等特点,用每集5分钟的短片烹饪出中国各地早餐的味道,唤醒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记忆;而优酷视频和云集将来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可以跟你回家吗》则以跟拍纪实的方式进行了创新尝试,不论是镜头下的真实人生,还是弹幕视频网站让纪录片的观看具备了强互动性,都是纪录片在增强观众黏性方面的积极探索;而针对于手机移动终端,《城市24小时》除了以内容激起人们对城市的热爱,还联合网易云音乐、快手等APP推出相关话题互动,多角度强化播出热度,印证着纪录片传播形式的无限可能。与此同时,视频平台向纪录片领域的发展同样令人眼前一亮,例如优酷推出的原创网络纪录片作品多以“小情节、大情怀”的方式勾勒出视频网站的现实关照,获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表彰的“优秀纪录片播出机构”。

时至今日,纪录片不再是电视荧屏深处枯燥说教的“教科书”,传统纪录片的原有生态正在被逐步重构,跨平台、碎片化、互动性等网生纪录片特质更明显的迎合了年轻观众的收视习惯与偏好。央视网联合中国纪录片网推出的“秧纪录”大屏智能纪录院线进一步拓宽了纪录片的媒介边界和收看群体,也是纪录片走进生活、扎根大地的必由之路。

正视时代挑战,面向国际接轨

当传统的电视纪录片与新兴的网生纪录片相遇,纪录片行业面临的绝不仅是播出平台由电视台向视频网站的“迁徙”,更是在新老力量的对比之中,两者存在的弊端与短板逐渐显现端倪。一方面,面对网络平台纪录片更加宽泛、灵活、接地气的题材内容,传统纪录片依旧多局限于文化、历史等领域,形式内容上的创新力持续不足,除了极个别“爆款”热门作品能够吸引一定关注,更多纪录片还是难以突破默默无闻、鲜为人知的境地。另一方面,网络纪录片作为新生力量,对持续碎片化媒体趋势的持久适应能力明显不充足,纪录片在追求流量化的过程中难免落入商业化的窠臼,偏离了纪录片记录真实的轨迹;同时,网络平台拥有更多受众关注,但速食化的趋势之下,纪录片的套路化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从“舌尖”系列的风靡到今天,美食类纪录片逐渐成蜂拥而上之势,让纪录片同质化、模式化的问题突显。纪录片行业要求从业者深入思考、要求作品深耕内容,而目前的网生纪录片在快速发展的迫切性与打磨品质的高要求之间欠缺一定的弥合能力,如何保持纪录片应有的内核与现实关照是视频平台给出的新命题。

纪录片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市场与政策同时发力。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等政策支持力度稳步加大,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其中,2018年41部作品、20部作品的创作人才、5个栏目、10家机构获得总局包括资金等多种方式的扶持。中国(广州)纪录片节在经历7年的持续发展之后,参与其中的国际代表团与新媒体机构在2018年底创历史新高。上海成立了全国首个纪录片中心,立足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之契机,联合世界顶级纪录片制作单位讲述更动人的“中国故事”。江苏省“新鲜提案”这一纪录片国际品牌以不断提升的国际化、专业化来“寻找中国声音”。在各方力量的促进之下,中国纪录片在技术与内容层面也加快了与国际化接轨的速度,走过了中国题材为全球纪录片市场提供资源的阶段,上半年的纪录片在中外合拍模式中继续挖掘创新:《佳节》《我的中国年》以国际视角展示中国传统节日之魅力。百集4K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聚焦东西方文明的摇篮——古都长安和古城罗马,从历史和现实的穿越中,讲述了东西方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的故事。由中宣部对外推广局指导,五洲传播中心、优酷和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联合推出的《做客中国》更是让“老外”做客中国乡村,听“老外”讲述他们所看到、所理解的精准扶贫政策,中外合作程度加深、形式灵活,海外传播日益成为热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再只是呼吁,而是纪录片“走出去”的实践成果。

在主旋律依旧的前提下,激发网络平台纪录片的全新活力;在政策关注稳步提升的保障下,中国纪录片的海外传播交出新答卷。纵使终究无法走向与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影响力并肩的地位,纪录片依旧在努力打破无人问津的局面,以更小的切口、更细腻的故事讲述呈现着更大的时代、更深的情怀。之于纪录片行业的发展前景,立意的不断深入、叙事模式的不断创新、拍摄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多平台壁垒的进一步消融都是值得期待的方向。不论你认为纪录片行业的寒冬是否过去、春天是否来临,这个行业都在以全新的姿态走向“最好的时代”。(张延利)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