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非遗传承 短视频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2019-04-01 22:09:04

字号
60岁的萧占行老人在桌前端坐着,眼睛盯着手里的活儿,手不停地忙碌着。他在做面人,这项国家级的非遗艺术是他从太爷爷那里传承过来的,几团普通的彩面,很快被萧老爷子捏成了一个身披红袍的王昭君。在这个14秒的短视

60岁的萧占行老人在桌前端坐着,眼睛盯着手里的活儿,手不停地忙碌着。他在做面人,这项国家级的非遗艺术是他从太爷爷那里传承过来的,几团普通的彩面,很快被萧老爷子捏成了一个身披红袍的王昭君。

在这个14秒的短视频里,萧老爷子手拿小刀,执着于红袍的每一个褶皱,流传于几千年的民间故事昭君出塞在他的手里活了过来。这段视频在平台上的播放量高达222万次。

 

MAIN201903281418000549146076271.jpg

萧占行手下的王昭君

短视频形式的记录,揭秘了看似遥远的非遗技艺,几英寸的屏幕那头,也许正是对非遗手艺最感兴趣的一群人。可以说,短视频的传播不仅缩短了手艺人和潜在传承人之间的距离,也为这些埋头专注手艺的匠人打开了通往市场的大门。

 

MAIN201903281402000078501815726.jpg

建盏和花丝镶嵌首饰(任妍 摄)

这是通过短视频传承非遗文化的缩影,327日下午,在北京举办的快手非遗带头人计划上,平台与非遗传承人,就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借助短视频传播优势传承更多非遗技艺进行了探讨。

 

MAIN201903281402000280121699173.jpg

来自贵州黎平的侗族服饰及乐器(任妍 摄)

快手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年平台上累计出现1164万条非遗视频内容,平均每3秒就有1条非遗视频产生并被传播。快手企业社会责任负责人表示,此次计划,着重打造快手非遗加速器,将在湖南湘西、贵州雷山、四川凉山试点发掘首批50名乡村非遗传承人。

 

MAIN201903281407000339287739063.jpg

彝族头饰(任妍 摄)

一些非遗民俗虽然随着社会发展已经在不断消逝,但通过短视频用户在直播和记录这些非遗民俗,也从另一个维度留下了这些宝贵的存在。青年民俗学学者、闽南师范大学教师郑伟斌认为,非遗传承者自拍自导的短视频符合了传播的规律,更凝练了非遗技艺最精华最本真的要素。

MAIN201903281412000289637553490.jpg

来自贵州黎平的侗族儿童头饰(任妍 摄)

打造5个依托当地非遗土壤和传承文化的非遗品牌,为当地更多普通的非遗传承人提供非遗就业机会,实实在在地助力非遗活化和传承。快手企业社会责任总监张帆表示。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