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电影篇:当我们在影院畅享电影欢乐时,感谢那些改革者

2019-01-04 09:39:49

字号
人民网北京12月20日电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电影频道和人民网文娱频道特别推出的大型专题片《影响——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电影》(下称《影响》),现播出已进入后半段。

人民网北京12月20日电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电影频道和人民网文娱频道特别推出的大型专题片《影响——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电影》(下称《影响》),现播出已进入后半段。本周50余位电影人将与我们分享他们和中国电影的难忘故事。

民族电影 百花争艳

1978年全面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得到重视,与以往多数由汉族导演主导不同,一批少数民族导演从中脱颖而出。

老一代的《黑骏马》导演谢飞、《红河谷》导演冯小宁,新一代的《阿拉姜色》导演万玛才旦,以及少数民族演员娜仁花、麦丽丝,中国电影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等共同带我们重溯少数民族电影如何表达民族文化、创造影史经典。

看点一:民族电影开创了独有的“马背动作片”

饶曙光:“在《悲情布鲁克》和《骑士风云》里面这种马背动作片。简单地说,他们把拍马,把马戏拍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迄今为止,像美国很多大导演看到这些影片都甚为惊叹。说中国导演在那么一个资金不多的情况下,能够拍出那样恢弘的马上动作。特别是《悲情布鲁克》那种在马上喝酒那些镜头,这些都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看点二:民族电影的独特哲学

冯小宁:“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我个人的感受,第一要尊重别人,这个尊重不是表面的客气,而是从内心深处的尊重,有好多兄弟民族的文化,远远超过我们,尤其是在艺术上,我们汉族的大众还没有强烈的意识到这一点。”

“比如藏族人的哲学,受藏族佛教很大的影响。那么在去描绘这些故事的时候,必然是一种崇仰的心态。”

“所以我想无论是《红河谷》,还是《嘎达梅林》,这样的民族题材为什么能够让藏族的老百姓、蒙族的老百姓他们都爱看?都对我很尊重?正是因为我首先尊重了他们。写一个故事要弘扬他们那种灿烂的、真善美的东西,歌颂他们的英雄精神。”

商业片初探 文化自信让中国商业电影走向国际

1979 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常彦执导、陈少泽、向梅主演的惊险片《保密局的枪声》公映后举国轰动,共卖出拷贝1000多个,观影人次高达六亿,以当时每张票三毛钱计算,相当于一亿八千万票房。连美联社都以《中国大陆第一部谍战片及其轰动》一文报道其引发的盛况。

1980 年,上影导演沈耀庭借鉴西方类型电影模式打造、仲星火主演的《405谋杀案》,北影导演张华勋执导、刘晓庆、葛存壮等主演的《神秘的的大佛》同样创下观影人次过亿、票房收入过亿的纪录。也让国人第一次领略到改革开放初期电影创作大胆的商业化探索和尝试。

看点一:《神秘的大佛》观众狂热欢迎

现在电影院主流电影都是商业片,但改革开放之初,拍商业片却引发争论。事实证明,《神秘的大佛》连同改革开放初期其他在商业方面大胆探索的影片一样,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1988年,为表彰该片为宣传“乐山大佛”所做出的贡献,乐山市人民政府授予张华勋乐山市“荣誉市民”称号。

张华勋感慨:“经过三十多年的时间和群众的检验,证明了我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我当时有一个基本的信念就是歌颂人民的东西永远的正确,这是一个核心。”

看点二:《英雄》开启了国内大片时代

张艺谋:“我们当时在面临中国电影产业的一个坎儿,现在回想起来是那个所谓的拐点到了。江志强劝我,你还是拍吧,这个故事也很有特点。拍的时候他就问我,你要不要张曼玉?要不要梁朝伟?要不要李连杰?让我都觉得很惊讶,我说可能嘛,拍一个文艺片。”

“他说现在市场好,外头卖得好,所以就这样子,就一步一步,他给了充足的预算,给了几个大明星,然后就变得变成一个大片了。而且他鼓励我说,你尽量拍大,你尽量把你电影中你想要的味道拍出来。”

“他当时只是很敏锐地感觉到海外市场好,也没有料到国内突然是一个井喷的态势。当时在中国一上映,引起一阵观影热潮,最后两亿多票房,是全国票房的四分之一。这是不得了的,今天如果是400亿的全国票房,它就是100亿。”

看点三:文化自信让中国商业电影走向国际

陈思诚:“在美国拍摄,如果到了一定的成本,或者是动了一些器材,就必须得跟工会合作,这个是美国工会对美国就业体制的一种保护。《唐人街探案2》的内容和规模是必须要和工会合作的,也就意味着价格的N倍的上涨。”

“工会非常贵,非常专业,因为最专业的从业人员都在工会,我们跟工会合作,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经济强大才能有文化自信,无论是我们的《唐人街探案》在曼谷封街拍摄,还是《唐人街探案2》在时代广场追逐跑马车,那些东西都是一种文化隐喻。证明我们中国强大起来了,我们更自信了,创作者也更自信了,所以我们才有这样的创作意图,否则你很难想象一个落后的国家能拍这样的戏。”

重重阻力 外国大片登陆大陆影市

当你坐在电影院,一边嚼着爆米花一边看着劲爆的好莱坞大片时,可曾想过国外大片是何时开始登上国内银幕的?

一切都要从25年前说起。1993年,全国观影人次已从1979年的293亿跌至3亿,全年票房不足十亿。国家广电部开始启动电影机制改革,打破原有的统购统销政策,允许16家国营电影制片厂自主发行,伴随这一举措,又提出每年引进十部“两个基本”的国外优秀电影来刺激票房增长,激发观众观影热情。

前中国电影公司总经理吴孟辰,著名电影人高军、周铁东,环球影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兼执行副总裁甄超凡,导演李少红、霍建起、张大磊等一同带我们回忆大片进入中国市场的那个年代。

看点一:引进《亡命天涯》的争议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深夜较量

1994年11月12日,首部进口分账大片《亡命天涯》在北京等六个城市试映,首周便获得1127万票房,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时任中国电影公司总经理吴孟辰回忆说:“引进以后你就出现了很大的矛盾,一个是制片厂的反弹很大,他们认为你中影公司引进这样的影片,我们制片厂就没饭吃了。”

吴孟辰说:“北京的同行很辛苦。那个时候顶着巨大的压力,影片拷贝不敢放在影院,也不敢放在公司,就放在车上,半夜三更和各个影院联系。在没有充分的宣传的前提下,第二天突然上映。”

看点二:《泰坦尼克号》票房记录雄霸中国电影内地票房冠军11年

高军:“进口大片的内容对中国观众的带来的影响很大,我认为这是从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开始的。”

“在那之前虽然也有《红番区》、《真实的谎言》这样的影片,但是内容上,给中国电影人的启示还不是特别多。到《泰坦尼克号》的时候,人们真正感觉到,一部被国际影坛反复拍了近40多次的题材,仍然可以做的这么动人这么走心,因为它是把一个很美的爱情放在一个大的危险灾难的背景下。”

“所以《泰坦尼克号》才有了两次奇迹,第一次奇迹,是它的票房达到了当年总票房的接近三分之一。第二个奇迹是若干年以后,《泰坦尼克号》做成了3D版在中国内地上映,又豪取了十亿以上的票房。”

看点三:引进大片也可以百花齐放

观众审美的提高和成熟,也使得引进片市场不再是好莱坞一统天下。

《摔跤吧!爸爸》《天才枪手》《你的名字》《看不见的客人》等印度、泰国、日本、西班牙各国的影片也逐渐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引进大片也开始百花齐放,也以更丰富的多元文化视角影响着中国电影创作。

周铁东:“中国电影的故事能力,以及对娱乐需求的关照,已经变成了那种自觉,已经有了市场意识,也就是说我们电影人也有了市场意识。另外,观众的需求也离不开文化多样性。”

甄超凡:“我觉得越来越多中国的电影能够去到世界各地,跟国外的观众见面。另外你会见到更多的好莱坞电影人,也就是外国演员会在中国电影里头出现,中国电影人也在外国电影里头出现。或者中国的导演去导外国电影,外国导演来导演中国电影,类似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因为说到底,我觉得只要你拍得好,全世界都能够对这个电影有认同。”

另外,本周四和周五,将播放“明星”系列专题。我们邀请到了江平、苏芒、张金玲、唐国强、郭凯敏、史航、梁天、袁苑、张金玲、黄晓明、郭晓东、张一山、林允、徐静蕾、郑恺、杨天真,来为我们一同讲述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的明星故事。

到了周六,将进入《影响》的第四个主题“生活”,播放“出国”专题,周日则进入“个体户”专题。

从电影的视角看40年社会变迁,铭记时代大事,感受生活改变。每晚22:00,电影频道《影响》继续播出。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