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广袤大地上的民间文学“遗珠”

2017-07-17 11:34:36

字号
民间文学来自人民、根植于生活,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它维系文化认同、承载国民乡愁,是民族文化复兴、发展的坚实基础。

民间文学来自人民、根植于生活,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它维系文化认同、承载国民乡愁,是民族文化复兴、发展的坚实基础。

随着传统乡村生活远去、老一辈传承人去世,民间文学面临生存危机,为抢救这些散落在广袤大地上的“遗珠”,民间文艺家们步履不停———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第一期于去年收官,出版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总目·河北卷》;在此基础上,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宣布启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涉及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谚语等11类口头文学作品。今年初,中办国办印发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大系”被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这是民间文学保护首次被系统地列入国家工程,它将建起迄今为止最大的口头文学遗产资料库。”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颇感欣慰。行走在大地、奔波在田间,五年来,参与抢救与保护的人力、物力都在增加,民间文学正走向多元化、多层次的保护和发展格局。守护文化乡愁,使民间文化遗产与时俱进融入现实生活,焕发无穷生命力,这已成为民间文艺家们共同的使命。

为老艺人们留下“原声”

2013年,四川乐山马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副馆长曲比兴义完成了一项壮举———将彝族创世史诗 《勒俄特依》 译成白话文读本出版。他说,作为彝族最早集体创作的口承民间文学作品,《勒俄特依》 所描述的故事发生在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初期,可见历史之悠久。

曲比兴义和当地文化志愿者千山松送常年在田野搜集这些片段。“《勒俄特依》通常由男性歌者在婚礼、祭祀等仪式上赛歌,尽管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会唱的人越来越少了。”千山松送说。她曾前往不少婚礼和祭祀现场录音,但碍于某些仪式的私密性,效果都不太理想。曲比兴义和千山松送的共同愿望是尽可能多地留下老艺人们的“原声”,让后人感受彝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像《勒俄特依》这样行走在消逝边缘的史诗,在全国各地不胜枚举。2012年,旨在抢救我国濒危史诗资源的“中国史诗

百部工程”启动,计划通过影音摄制、文本整理、数据库建设3种方式,记录100组艺人演述的史诗。至2016年,已立项46项子课题,经典英雄史诗与首次发现的濒危民族史诗均有涉及,其中,关于 《勒俄特依》的课题是2015年立项的。

五年来,民间文学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中国史诗 百部工程”之外,“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专题数据库建设”“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专门史”“中华多民族谚语整理与研究”等民间文学研究课题不断被列入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顺应时代新视野、新高度,民间文学中的传统资源正在被更科学地记录、抢救、整理、利用。

20亿字材料有待收集

民间文学续存民族文化记忆,不间断地为一个国家的文化活力提供支撑。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看来,民间文学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是文化自信的中流砥柱。“观西方启蒙运动、文艺复兴,每当文化处于低潮时,艺术家们便自觉地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歌德的《浮士德》 就是如此。在中国,《诗经》、《楚辞》、唐诗、宋词造就的文化‘高原’也有民间文学的积累。民间文学还是塑造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力量,它所蕴含的风俗习惯、伦理观念、价值观、审美趣味等,直接参与了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塑造过程。”

从散落在田间地头到成为国家经典,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学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凝聚着数代民间文艺家的心血。潘鲁生和邱运华详细地盘点了“家底”:自1984年启动编纂的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 和 《中国谚语集成》,通过拉网式普查整理出版90卷省卷本、1.2亿字,被誉为“中国的文化长城”;在前任主席冯骥才带领下,中国民协于2010年启动“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积累了约18亿字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

以此为基础,近五年来,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学的步伐愈加稳健。“我们判断还有约20亿字材料等待收集,计划用八年时间,形成一套10亿字、1000卷本的纸质版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 和近40亿字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基础数据库’。”邱运华说。

“活态传承”才能永葆活力

将民间文学列为国家经典并不意味着束之高阁,相反,接地气、聚人气才是它最鲜明的特点。中国民协国内联络部主任侯仰军表示:“民间文化遗产融入现实生活,要成为老百姓日用而不觉的必需品,而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更不是市场的奴隶。”

在侯仰军看来,一些民间文化遗产与大众日渐疏远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活态传承”。“以民间故事为例,虽然我国的民间故事浩如烟海,但大家耳熟能详的很有限。《灰姑娘》 在中国几乎尽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民间故事 《叶限》? 它的情节比 《灰姑娘》 更跌宕、内涵更有深意,且早在唐代就被记录了下来。”

为使民间文学永葆活力并融入现代生活,潘鲁生表示,民协将编纂“中国民间文艺乡土教材”,发掘地方特色,编纂童谣、民间故事等民间文学读本,推动建立涵盖各年龄段和不同需求的民间文艺国民教育体系,还将实施“民间文艺回归乡土计划”,修复民间文艺生态。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